留住下一代
假如你今天要離開這個世界,你最希望留下什麼給你的孩子呢?是豐厚的財產?是淵博的學識?是謀生的技能?抑或是與神深交的生命?這是我去年得病後率先自問,再三反思的問題。
無獨有偶,最近一口氣讀了好幾篇令人扎心的調查報告。在澳洲,只有10%的人口經常參加主日崇拜,而當中流失率最高的是15-29歲年齡層,短短十年內銳減了30%。而在美國,曾經參加聚會的18-29歲的年青人中,有一半已不再踏足教會。他們離開教會的原因不一,但都老早植根萌芽於少年期(11-15歲),只待高中或大學他們相較獨立自主的時候,方才瓜熟蒂落,付諸實行。
在眾多“離棄教會”的原因中,其中兩種是格外值得我們深省的:
- 教會的教導不切實際,流於膚淺和說教式,不能幫助年青人作出日常生活中的抉擇。“主耶穌會如何對待婚前性行為或同性戀?”,“進化論與創世記誰是誰非?”。。我們是否一廂情願的認為,孩子既然自小在教會長大,就會順理成章成為靈性美好的信徒?我們是否忽略裝備我們的下一代,去面對大學和社會中“反基督”的大環境,以致他們徒有聖經的知識,卻欠缺捍衛真理的智慧。
- 父母沒有盡培育子女靈命的天職,從嚴重的如恆常缺席的父雙親,把全副精力放在外頭打拼,使孩子失去正面的模仿榜樣;到一般的如錯用屬世價值觀的教導方式,強調學業成績遠遠超過靈命發展。我們是否只盼神賜福自己的孩子,卻求祂千萬不要揀選使用他們?我們是否誤把靈命孕育的職分全數推給團契導師,或乾脆自認無能為力,從不參與裝備和禱告關心他們的靈命成長?從不參與裝備和禱告關心他們的靈命成長?
感謝神!我們教會很重視青少年的靈命育養,也有頗為完善的培訓機制,由兒童主日學到少年團(SALT),乃至多個適切不同需要的大學團契;而各婚姻小組,成年人團契,甚至講台信息,都沒有忽略親子關系的教導,勉勵作父母的立志投入下一代靈命的“基建工程”。
毫無疑問,家庭是青少年建立穩定和接納的基地,也是一切價值意識的搖籃。為人父母的,特別是基督徒父母,我們必須按聖經教導下一代,『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也不偏離。』(箴言22:6)我們更是責無旁貸,務要建立生命的榜樣,以我們的生命影響子女的生命,因為我們的身份是管家,而神所托付我們管理的產業,最寶貴的莫如我們的骨肉。
我們應當把最好的給我們的子女,但不是憑人的私意而是按神的心意,『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,不要倚靠自己的聰明。』(箴言3:5)讓我們繼續代禱互勉,完成我們受托的目的,把子女的優質悉數引發出來,概因“上帝出品,必屬佳品”!
主內
黃澤群長老